石榴云/新疆日報記者 熱依達
10月20日一早,巴克圖口岸公路運輸通道前,貨車排著隊。引擎聲、掃碼提示聲交織,司機們或核對單據,或望向查驗口,處處井然有序。
人群里,馬田慶的白色卡車很顯眼。車上拉的是云南玫瑰花,目的地——俄羅斯西伯利亞。
今年40歲的馬田慶是吉林人,干了多年運輸,4年前轉做國際線路,以前常走滿洲里口岸,今年3月他改道巴克圖口岸。
12時05分,馬田慶遞上材料。“所有手續(xù)早已在線上完成提交,報關員申報、貨代公司辦流程,現場不用等多久。”馬田慶說。
12時10分,海關工作人員驗核隨車單證加施關封。“可以走了。”海關工作人員動作麻利。
12時12分,通關之旅正式開啟。馬田慶開車來到集中查驗中心出境入場卡口,海關智能卡口捕捉到他的車牌,“嘀”的一聲,欄桿抬了起來,卡車緩緩向前。
向前約300米,大屏幕滾動著車牌號碼,馬田慶的車號很快跳了出來。他順著指引,開往出場卡口,第二道欄桿也抬了起來。
到了邊檢出境查車廳。經過快速人證對比,邊檢人員比了個“可以走”的手勢。
12時16分37秒,馬田慶輕踩油門,白色卡車慢慢駛離邊檢區(qū)域,駛出國門。
從入場卡口到駛出國門,總共用時不到5分鐘。
“我昨晚到的塔城,今早就能出境,擱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馬田慶說。
馬田慶回憶道,今年3月第一次來,他得把貨拉到貨場等待檢驗,排隊、跑流程,最快1天,車多的時候要等2天。
馬田慶的車是鎖鮮車,不能停。“冷氣一直開,一天光油錢就500元。”他算過賬,就算車不動,每天車貸、保險、燃油費等加起來也得2000元,“多等一天,就多一天成本。”
“現在通關快了,成本省了,賺得就多了。”這幾年,馬田慶跑了很多口岸,最后認準了巴克圖口岸,“效率是真高,現在兩個月能跑三趟,比以前輕松不少。”
打開駕駛室,副駕位置上堆著礦泉水,后排改成了小臥鋪,角落塞著鍋碗瓢盆,“吃不慣那邊的飯,路上自己煮點面吃。”
一個人開車會孤獨嗎?
“聽聽歌,有空跟家人視頻,再遠的路也不孤單。再說現在效率高了,往返一趟時間也短了。”
這不到5分鐘的通關速度,藏著巴克圖口岸的“硬功夫”。
今年7月,巴克圖口岸啟動“公路口岸+屬地直通”模式,優(yōu)化“全程多點監(jiān)管”為“入區(qū)隨機抽查”,入境環(huán)節(jié)由原來的9個壓縮至4個,出境環(huán)節(jié)由原來的10個壓縮至3個,通關時間從3至4小時縮短至10分鐘以內。
據烏魯木齊海關統(tǒng)計,今年前9月,巴克圖口岸進出口貨運量52萬噸,其中進口貨運量15.4萬噸,同比增長47.4%;海關監(jiān)管進出境運輸工具54704輛次,同比增長62.6%;監(jiān)管進出境人員13.2萬人次,同比增長95.9%;監(jiān)管進出境自駕游車輛1533輛次,國際班車2670輛次,均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
12時20分,白色卡車的影子漸漸變小,融進遠處的天際線。
口岸的欄桿落下,隊伍里的下一輛貨車緩緩駛入。
新的通關計時又開始了。
            
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398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