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榴云/新疆日報記者 王新紅
8月6日晚,參加“石榴花開青春綻放”全國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團(tuán)結(jié)友誼賽的隊員們走進(jìn)喀什古城,開啟了一場兼具文化探尋與情感交流的研學(xué)之旅。
大家的行程從喀什古城東門開始。在此起彼伏的“喀什,我們來了”的高呼聲中,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她們與這座古城的初見。
沿著阿熱亞路前行至坎土曼巴扎鐵業(yè)公社時,福建隊隊員江語辰拽著隊友葉靈熙跑進(jìn)了鐵匠鋪。只見鐵器手工制作技藝傳承人米吉提·麥麥提和幾位匠人正在敲打放在鐵砧上燒得通紅的鐵塊,火星濺落如散落的星星。
看著鐵塊在匠人們手中變成各種實用器具,隊員們發(fā)出驚嘆。葉靈熙深有感觸地說:“看幾位匠人打鐵時,我想起了教練說的‘腳法要像打鐵般精準(zhǔn)’。”
在寫有“不到喀什,不算到新疆”的地圖打卡墻前,隊員們的影子被夕陽拉長。吉林隊的徐嘉懿指著1952年的古城地圖驚呼:“原來以前這里也有足球場!”
正經(jīng)過這里的大學(xué)生買買提·依明聞言停下腳步說:“小時候,我們經(jīng)常在巴扎空地上踢布做的足球。喀什古城就像一本厚重的書,每一條街巷都有它的故事,希望你們能在這里讀懂它。”
藥茶巴扎和花帽巴扎內(nèi),特色商品與手工藝品琳瑯滿目。江語辰試圖踮腳取下掛在高處的一頂花帽。攤主阿依古麗·買買提舉起長竿取下那頂繡著葡萄紋的帽子,抬手往她頭上一扣:“戴上花帽,你會更漂亮。”
看見江語辰對著鏡子左右轉(zhuǎn)著看,阿依古麗介紹,每一頂花帽都要經(jīng)過多道工序,繡線的顏色和圖案都有不同的寓意。
沿著吾斯塘博依路、油畫街,隊員們緩步前行,在一磚一瓦中觸摸古城肌理。塔哈巷游拍街、彩虹巷、布袋巷的獨特風(fēng)貌以藝術(shù)化呈現(xiàn),吸引隊員們紛紛舉起手機(jī)拍照。
21時30分,在充滿煙火氣的汗巴扎夜市,市民和游客被剛出爐的烤包子散發(fā)的香氣吸引,賣冰淇淋的大叔敲著銅碗大聲吆喝。
走進(jìn)民宿一條街,隊員們體驗古城居民日常起居。在“爺爺?shù)臓敔數(shù)陌职值拟?rdquo;特色店鋪前,剛出爐的馕餅香氣四溢,刺激著隊員們的味蕾。
“我要吃玫瑰花的,我要吃巴旦木的,我要吃……”每位領(lǐng)隊都購買了滿滿一大袋馕。
“這些小姑娘很有活力,和我們古城的氛圍很搭。”馕店收款的姑娘笑瞇瞇地說。
從鐵器工藝的傳承到巴扎市集的煙火,從特色美食的味蕾記憶到居民笑臉的真誠暖意,每處打卡點都是一次文化浸潤。帶著對喀什古城的熱愛與眷戀,隊員們依依不舍地結(jié)束了研學(xué)之旅。
“馕好吃,人友好,文化深厚,有機(jī)會我還要再來喀什。”江語辰說。